近日,西风酒第二大股东变更,把白酒行业的现状再次点爆。白酒品牌两极分化,高端品牌不但体量大、利润高、生存空间大,而中小品牌盈利能力变差、挣扎于生存线上,这是明显的弱周期表现。
据悉,西风酒第二大股东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企业,投资西风酒已数十年,如今黯然离场,既有西风酒自身原因,也有白酒行业动荡的困境。

西风酒错失白酒行业黄金十年。
西风酒自2010年预备上市,截止目前已夭折4次,每一次均与企业管理、财务、品质息息相关。对于资本来讲,看不见投资希翼。
“中信基金退出西凤是不看好西凤的上市以及后期的资本运作。西凤谋求上市十年无果,让中信基金大失所望。而目前,西凤的产品结构、品牌形象等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,西凤缺乏品牌运营能力,未来上市仍旧希翼渺茫。”白酒行业专家刘晓威对记者表示。
博盖&容纳咨询创始合伙人高剑锋表示,西凤打造的凤香型白酒市场认知度不够,西凤全国化扩张难度很大。加之目前郎酒、国台酒业等酒企都在上市路上“跃跃欲试”,与之相比,西凤几乎没有优势。
白酒行业洗牌趋势明显。
产品无亮点,品牌知名度不高,均是压制西风酒在白酒行业发展的短板。目前,西凤的产品结构、品牌形象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,西凤缺乏品牌运营能力,未来上市仍旧希翼渺茫。对于资本而言,保护资本是第一位的,收益是第二位的。
高剑锋认为,无论是中信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是实业资本进入白酒行业,都是看重行业稳定的消费需求和较高的利润率。而如今,白酒行业进入了周期性分化阶段,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,很多中小酒企的压力很大,业外资本未来将面临很大风险,所以选择撤离。
行业趋势好的时候,没有发展起来,没有为资本带来盈利;行业趋势变差的时候,资本撤离很正常。所谓“退潮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”,这句话恒古不变。中信基金撤离西风酒只是白酒行业的缩影,白酒行业弱周期来临,品牌分化,资本逐利的天性必然会导致远离“危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