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与火的精彩碰撞带来了陶瓷,陶瓷与书法的精彩碰撞能带来什么?第六届景德镇市“泥火禅心”陶瓷书法作品展在泥火翰墨艺术馆开展,自1月12日下午开始,以“陶瓷书法与佛教学问”为主题的60多件陶瓷书法艺术作品吸引了众多爱好者前来参观。

陶瓷除了原始的、基本的储物功能,还具有一定的观赏和收藏价值。从历史的发展可知,中国陶瓷在唐代时期就开始出口陶瓷,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,陶瓷、丝绸、茶叶等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。受老外追捧不管是因为艳慕,还是因为物以稀为贵,说明中国陶瓷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绝对的盛名。陶瓷本来是泥、水、火三者的碰撞,经过复杂繁琐的流程制造而成,在一个复杂而漫长过程中,陶瓷学问得到积累沉淀,陶瓷作品已不限于绘画、雕塑、设计、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。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,西方的“当代陶艺”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,“陶艺”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。从欣赏角度、匠人学问、陶瓷学问、收藏价值来讲,陶瓷都可称做一门艺术。

此次作品展由景德镇市佛教协会、景德镇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办,景德镇泥火翰墨艺术馆、佛书陶瓷研究院、珠山区南山禅寺等协办。现场的陶瓷书法作品题材涉及多种经文,字体有浑然古朴的篆隶,有工整隽秀的楷书,有挥洒自如的行草等。作品从形式、风格、境界各异,把佛学智慧、禅意精神与陶瓷书法艺术紧密融合,蕴含深厚的艺术底蕴、鲜活的时代特质和审美价值,极具视觉冲击力及观赏性。
书法与佛教在中国有着较为长远的历史,两者颇有渊源,主要体现在修为方面,佛教、书法需要‘静’,所以它们在这方面是有共性的。将书法与佛教经典同时展现在陶瓷艺术品上,需要的不但是“静”,更是对艺术的“悟”。书法、经文、陶瓷三者的锲合,体现的是肃穆、古韵以及对艺术高度的掌握。
“感谢大家对我作品的喜爱。佛教题材是我一直从事的书法内容,因为很多人都心浮气躁,通过书写佛教、道教等内容可以让其静下来,我在从事书法教学时也是不断强调国学修养。”此次参展的一等奖获得者,省书协会员彭文清在现场说道。他非常谦虚地说:他表示,在陶瓷上进行书法创作与宣纸不同,所以一直以来他也是不断在尝试,想把传统书法在陶瓷上表现得更好。
书法、经文、陶瓷三种古老学问既实现了一种内在的碰撞与对话,又凸显了外在形式之美的组合与延伸。泥与火碰撞出陶瓷的传奇,陶瓷与书法碰撞出了高雅绝俗的学问格调。既再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学问,同时也融入了创编辑所代表的自我追求和时代精神,为观展者带来了美的至高体验与享受。